“滕爱有家·相伴成长”非遗小课堂系列活动,以爱为纽带,以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的家庭教育与深厚的非遗传承有机融合。通过专家引领的心理讲座、温馨趣味的亲子互动,以及沉浸式非遗体验,致力于提升家庭沟通质量,增进代际情感,更在亲子协作与共同创作中,唤醒文化记忆,传递匠人精神,为每一个家庭搭建通往理解与传承的桥梁,助力孩子在充满爱与文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龙泉街道人和社区
7月23日上午,市妇联与中和社会服务中⼼在⼈和社区联合开展“⾮遗⼩课堂”家庭教育⽂化体验活动。活动特邀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徐立志和非遗传承人梁军两位⽼师联合授课。徐⽼师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通过互动游戏和讨论引导家长与孩⼦探讨家庭关系及爱的内涵。梁⽼师则介绍面塑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并指导亲子家庭现场制作面塑作品,让孩⼦在动⼿实践中感受⾮遗魅⼒。
龙泉街道科圣路社区
8月7日,市妇联与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走进科圣路社区,开展“滕爱有家·相伴成长”之“非遗小课堂”系列活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徐化超老师通过《欣赏的力量》专题讲座,结合互动游戏与实例,引导亲子真诚表达、增进理解;非遗传承人刘英则现场展示并带领家庭协作拼装鲁班锁,让大家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智慧与魅力。
龙泉街道人和社区
为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8月8日下午,市妇联与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人和社区举办了“滕爱有家·相伴成长”之“非遗小课堂”活动。滕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赵会会老师通过《学会爱的“语言”:解锁亲子沟通密码》专题讲座,以互动游戏和情景模拟引导亲子改善沟通方式、增强情感理解;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楼木版年画第11代传承人王振军则系统介绍并指导家庭体验王楼木版年画的制作,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活动将家庭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既提升了亲子沟通质量,也增强了文化认同。
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
为深化家庭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8月16日下午,市妇联与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樱花苑社区开展了“滕爱有家·相伴成长”之“非遗小课堂”活动。龙泉街道中心幼儿园张慧老师通过《聚焦儿童发展 提升专注能力》讲座,借助互动游戏和案例讲解,帮助家长掌握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实用方法;滕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松枝鸟”传承人唐来华则指导亲子家庭共同制作“松枝鸟”,在动手协作中增进情感交流、感受传统技艺魅力。
龙泉街道科圣路社区
8月19日下午,市妇联与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科圣路社区举办了“滕爱有家·相伴成长”之“非遗小课堂”活动。中级社会工作师李丽云老师通过《积极养育小指南》课程,带领亲子家庭在表情律动和“优点对对碰”等互动中学习爱的表达,增强情感连接;非遗传承人梁军老师则指导大家体验面塑制作,从技巧讲解到手把手教学,让亲子在协作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北辛街道林梓路社区
8月20日下午,市妇联在北辛街道林梓路社区开展“滕爱有家,相伴成长”非遗皮影戏制作活动,近30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以趣味问答开启,激发孩子们对皮影艺术的兴趣;非遗老师系统讲解皮影制作技艺及文化内涵;亲子家庭协作完成皮影制作,并在创意展演环节分组编演《西游记》新编剧本,亲手操作皮影进行表演。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动手、创造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通过沉浸式非遗体验和亲子互动,深化了家庭情感,增强了社区文化凝聚力,实现了非遗传承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
下一步,市妇联将与更多社会力量持续深化合作,以“可参与、可感知、可延续”为导向,推动“滕爱有家·相伴成长”系列活动走进更多社区。未来将不断优化“家庭教育+非遗体验”融合模式,拓展内容形式、深化专业指导,构建更完善的家庭支持体系,让科学的育儿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亲子互动中扎根生长,为儿童全面发展和家庭幸福和谐注入持久温暖的力量。